二次检索
版本
人群分类
研究领域
证据类型
时间限定

Ⅱ型糖尿病心理行为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

作者:黄玉珠

关键词:Ⅱ型糖尿病; 心理行为; 干预效果; 影响因素

发表时间:2017

发表期刊:福建医科大学

证据类型:系统评价/Meta分析

研究目的通过中文期刊有关数据库资料的meta分析和社区干预的实证研究方法,研究当前我国Ⅱ糖尿病心理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,以期为Ⅱ型糖尿病管理和干预方式的优化选择提供科学依据。材料与方法1、Ⅱ型糖尿病心理行为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:收集2005年1月-2015年6月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,有关Ⅱ型糖尿病心理干预效果研究的所有中文期刊文献,进行meta分析。进一步根据“干预时长”、“有无支持性干预”以及“干预对象”进行亚组分析。2、福州市某社区Ⅱ型糖尿病患者心理行为干预的实证研究:选取福州市某社区自愿参与本研究的61名确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(病程不少于1年、单纯或仅合并高血压),进行干预前后自身对照研究。干预方式包括认知干预和心理行为干预;干预时间为连续3个月。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结束时,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含量,并进行问卷调查(依从性量表和SDS量表)。整理资料后,采用SPSS19.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,均采用配对t检验。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,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。研究结果1、Ⅱ型糖尿病心理行为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:(1)干预组与对照组在HbA1c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[SMD=-1.157,95%CI(-1.477,-0.837),P<0.01]。(2)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抑郁控制有效率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[RR=1.691,95%CI:(1.447,1.976),P<0.01]。(2)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2、心理行为干预对HbA1c、抑郁情绪和依从性的影响:实证研究结果显示(1)干预前后HbA1c值分别为7.42%±1.55%和6.70%±1.05%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1)。(2)干预前后抑郁情绪SDS标准分为45.20±10.32和28.01±5.54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1)。(3)干预前后依从性总分为45.40±5.94和54.85±5.45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1);且各维度依从性评分,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均P<0.01)。3、Ⅱ型糖尿病心理行为干预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:(1)血糖干预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:干预前HbA1c水平和服药情况是主要影响因素,具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,其他因素均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。(2)抑郁程度干预效果影响因素分析表明病程长短是主要影响因素,具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,其他因素均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。(3)依从性的干预效果影响因素分析表明,各因素均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。(4)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:HbA1c干预效果与干预前HbA1c水平(X2)有密切的相关关系;抑郁干预疗效与病程长短(X2)和干预前依从性(X4)有密切相关关系。建议高度重视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行为干预,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有计划的强化心理行为干预,并根据实际情况优化选择心理行为干预方案。研究结论1、Ⅱ型糖尿病心理行为干预效果是明确的。干预时长不同、干预对象不同以及有无支持性干预的血糖控制效果可能不同。2、有计划、专业性强化心理行为干预对Ⅱ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、依从性提高和抑郁情绪改善有明显的效果,值得重视。3、干预前HbA1c水平是心理行为干预血糖控制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;病程长短和干预前依从性是抑郁情绪干预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。